2015年過去的好快,在荔枝FM帶了好像沒有多久的時間,其實也不算短,將近一年了。
我在知乎上改了簽名:“2015过去了,2016又会怎么样……”,其實對2016年還是蠻忐忑的,因為有計畫想要換一份新的工作,但是覺得自己水平還不夠強。
說說在荔枝FM的一年吧!想起來還是2015年3月的時候,那是我在知乎上搜了一下“互聯網 廣州”,然後看到了一個問題“广州有哪些比较酷的互联网公司?”,注意到荔枝FM這家公司。
後來我就看了下荔枝FM的官網,找到了前端的崗位,但是那個崗位要求好高,要3年工作經驗。那時的荔枝FM貌似並不招應屆生,不過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了簡歷。沒想的是,要不到一天電話聯繫我,說那邊的老大對我比較感興趣,問我要不要去面試。然後我就很冷靜的說好,其實內心很激動╰( ̄▽ ̄)╮
一切還是蠻順利的,我進了荔枝FM,做了一名前端碼農。那時公司還不是很多人,我進去的時候也就五六十人,前端也就導師和我在做。雖然天天被催著做移動端的頁面,還有一些專題頁,還要寫後端,沒辦法人少~但是那時真的好快樂,幸福感爆表。現在進荔枝FM的小夥伴應該很難體會在增園那一段的時間。在創業公司有不少感觸,好的地方是你可以接觸各式各樣的工作,除了做前端,我偶爾也參與設計,例如:開屏圖、banner,參與和客戶端的同事共同做內置瀏覽器的接口,前後端一手包,瞭解很多營銷的技巧,產品思想,等等……我在這一年成長的很快。不好的地方也很多,你想把很多東西做到極致的比較難,即使你想做。一方面是很多時候你是在對付業務,另一方面是我進去的時候前端可以說是沒有基建的,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去Initial building,所以沒有做到極致的條件。例如說是使用webpack、gulp和後端融合,CDN加速,前後端分離,DNS預取,React和Vue預研應用。其中有一回蠻有挫敗感的,我花了接近兩個星期做了前端分享準備,做PPT,寫逐字稿,寫Demo,分享一個關於“Web Component”的主題。但是由於大部分同事還是做後端的(在很多後端眼裏,前端都是玩具的說>﹏<),所以反映平平。
言歸正傳,說說2016吧!最近面了很多互聯網公司,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都有,其實蠻累的,現在也拿到了心儀的offer了,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廣州前端面試的一些感悟~
廣州算是沒什麼大的互聯網公司,騰訊在深圳,阿里在杭州,百度在北京。廣州呢,也就是WXG、MIG、阿里UC、唯品會、YY、網易一類,除了唯品會和YY,在這裡的大公司都是分部。面試的感覺是廣州的大公司其實都比較中規中矩,而小公司都是比較跳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大公司的分部一般來說會思維比較體系化了,更多的是穩重求進。舉個例子,MIG的前端部分並沒有什麼硬性的技術選型,你想用React就用,想用Vue就用,jQuery都ok,用什麼構建工具都可以,只要能完成業務。小公司(不計其數)的想法比較跳,例如用比較潮的nodejs、webpack、python、go等等,但是經常會在技術選型上漂浮不定,用Express發現不夠完美換成koa的不少,糾結用React、Vue還是Angular,用了Grunt又換Gulp。其實我的看法是,不要糾結框架、工具鏈~
當然你會問我最後去哪裡了?我想是天貓前端。天貓的前端算是業務核心,在那裡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團隊,很牛很棒的上司。天貓的技術選型(React+babel+gulp)也很吸引熱愛前端的人。只是有一點,我很捨不得廣州,這裡有滿滿的回憶,給我幸福感和歸屬感。我怕去了杭州會不習慣,然而為了熱愛的前端還是值得的~
最後,「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」